期刊简介

  卫生科普刊物。主要登载宣传党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普及劳动卫生、环境卫生及食品卫生的专业知识,指导城乡企业搞好生产促进城乡企业的健康发展方面的文章。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

出版部门: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3-505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170/R

邮发代号: 6-12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316.00

杂志荣誉 曾荣获卫生部、中华预防医学会颁发的进步奖、社会效益奖、优秀编辑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城乡企业卫生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城乡企业卫生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
  • 国际刊号:1003-5052
  • 国内刊号:12-117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曾荣获卫生部、中华预防医学会颁发的进步奖、社会效益奖、优秀编辑奖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杂志2006年第4期文章
  •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不同治疗方法的体会

    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24h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是产科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15年来,治疗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24例,根据不同病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马秀玲;常莹 刊期: 2006- 04

  • 小切口改良筋膜内子宫切除112例分析

    子宫肌瘤发病率不断增加,越来越多妇女接受子宫切除术,由于人们生活质量及对美的追求不断提高,筋膜内子宫切除由于其独特优点不断被临床采用.近年来,我院开展了小切口改良筋膜内子宫切除,收到了满意临床效果.......

    作者:吕成荣;张敏 刊期: 2006- 04

  • 外伤性血气胸54例临床分析

    外伤性血气胸是胸部损伤外科急症中的一种常见病,由于病情危急,需及时抢救,但由于病情复杂,变化多端,常延误治疗,病死率和致残率居高不下.其中,快速和准确地进行抢救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本文就该病的处理和治疗进行分析和探讨.......

    作者:王金林 刊期: 2006- 04

  • 血管瘤性病变MR与病理特征研究进展(综述)

    根据其自然史、部位、细胞转归和组织学特征,血管性病变可分为婴儿性毛细血管瘤或血管畸形.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在MR图象上的特征表现依病变亚型的不同而不同.血管性病变很常见,但是,这些病变的分类和命名常常复杂而令人困惑.针对中枢神经系统和软组织血管畸形已经有不少的分类系统.......

    作者:尹绍雅;焦德让 刊期: 2006- 04

  • 急性氯气中毒的护理体会

    氯气是常见的刺激性气体,吸入中毒后可引起一系列病生理改变.及时治疗与正确护理可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吴映彧;单宝荣 刊期: 2006- 04

  • 桡动脉取血进针角度的新方法

    桡动脉取血操作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操作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因其动脉血管细滑,且需经常穿刺取血,有一定难度.我们在临床操作中摸索出一种新的进针方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温静;张立洁 刊期: 2006- 04

  • 急性胃肠炎患者的护理

    急性胃肠炎是指肠痢疾、霍乱、伤寒以外的各种致病菌(包括细菌和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道感染.好发于夏季,常通过不洁的饮食、水等经口侵入.......

    作者:王玉香 刊期: 2006- 04

  • 改进肌内注射方法以防止硬结形成的探讨

    为防止肌内注射在注射部位形成硬结,我们自1992年开始,通过临床数万人次应用,并随机抽样1240人次,对改进肌内注射方法作了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全喜 刊期: 2006- 04

  • 一次性输注泵在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脑系科患者由于病情重、变化快,为挽救患者的生命,气管切开术成为救治急危重病人的重要手段.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因中枢直接或间接损伤、误吸、咳嗽、吞咽反射减弱以及神经源性肺水肿和肺部感染等可导致急性呼吸功能障碍.......

    作者:郑新;贾莉 刊期: 2006- 04

  •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尿铅

    铅是一种很广泛的环境污染物,在生产环境中主要以蒸气、铅烟、铅尘的形式存在,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进入血液中的铅约有90%与红细胞结合,其余在血浆中.血浆铅可形成可溶性磷酸氢铅和与蛋白质结合的形态,初期主要分布于肝、肾、脑中,以后主要以不溶性磷酸铅形态沉积到骨骼中.......

    作者:张晓燕;张伟云;李卫国 刊期: 2006- 04